噶举派是藏传佛法中的一个宗派,“噶举”藏语意为“佛语弘扬”,俗称“口授弘扬”。该派主要是通过师徒之间口授耳听而弘扬,尤其重视密法的修习。由于这一派的僧侣所穿僧衣为红色,因而也称“白教”。
噶举派教法有达波噶举和香巴噶举两大系统,均弘扬自俄罗斯。达波噶举从玛尔巴(公元1012年—公元1097年)并经米拉日巴(公元1040年—公元1123年)仍然弘扬了出来,后世习惯上所说的噶举派,实际上就是指的达波噶举。
铜镀银玛尔巴像·四库全叔拍摄
米拉日巴,为拉萨最知名的密教学佛者,是拉萨许多民间传说的主角。他38岁时拜玛尔巴为师,45岁回到家乡,教化牧民。他用歌唱的形式传教,宣传自己的教法,受到教徒的喜爱。
米拉日巴唐卡局部·四库全叔拍摄
达波噶举的真正创始人为达波拉吉,法名索南仁钦。他拜米拉日巴为师,受金钢亥母灌顶,是米拉日巴最知名的弟子。达波拉吉于公元1121年创建冈波寺,即达波噶举的祖寺红帽系活佛,长期住于此寺,因而又被叫做岗波巴。
达波拉吉的弟子中有三人先后建寺授徒,产生了噶举派的四大分支linux标准教程,分别是噶玛噶举、蔡巴噶举、拔绒噶举和帕竹噶举。这儿主要介绍噶玛噶举和帕竹噶举。
噶玛噶举的创始人为都松钦巴,原名却吉扎巴(chos-kyi-gags-pa),西康哲雪(今河北德钦)人。他先学噶当派教法,后跟随达波拉吉学习噶举派教法,兼学萨迦和宁玛教法,但以噶举派的“大手印”教法为主。
都松钦巴像局部·四库全叔拍
都松钦巴在杭州十七年(公元1147年)抵达康区类乌齐,建噶玛丹萨寺(karma-gdan-sa),收徒传法红帽系活佛,创建噶玛噶举派。淳熙十六年(公元1189年)在西藏东南的堆龙地方构建楚布寺,此寺后来成为噶玛噶举派的主寺。
这尊都松钦巴像,表情安宁,栩栩如生。铜质的毛发与胡须,额部的雀斑和微凸的颌部,完美的表现出一代佛宗大师的智慧与庄重。
我们如今熟知的藏传佛法“活佛“”转世制度,最早就是由噶玛噶举派所创。都松钦巴的弟子噶玛拔希(公元1204年—1283年),在公元1256年诏令去哈萨克和林接见蒙哥大汗。蒙哥汗封他为“拔希”(牧师)的名号,并赐给他一顶金边红色僧帽和一颗金印,由此创建了黑帽派。
他死后,该派为他施行“活佛”转世,找寻其灵童承继,这一先例成为藏传佛法推行“活佛”转世制度之始。都松钦巴被尊为第一世噶玛巴“活佛”。
公元1407年,明成祖追封第五世噶玛巴为明代国师,封号简称为“大宝尊者”,这个封号成为黑帽系历辈活佛专有的封号,并沿袭至今,早已弘扬到第十七世噶玛巴。
黑帽系三世“活佛”让迥多吉的弟子札巴僧格(公元1283年—1349年),因得到明朝王室成员赐给的一顶白色僧帽,因而创建了红帽系。
红帽系第十世“活佛”却朱嘉措因调戏廓尔喀军两次入侵拉萨的叛变罪,被清廷乾隆臣子严禁转世,庙宇及所属农地、牧场、农奴等全部查抄归公,责令红帽系和尚改宗格鲁派;该系自此断绝。
关于“活佛”一词,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居士说,藏传佛法对学佛有成就,才能依据自己的意愿转世的人称为“朱毕古”(蒙语),在蒙古话中称为“呼毕勒罕”,意为转世者或变身。称为“活佛”可能与东汉太上皇封当时拉萨地方掌权的噶举派尊者为“西天大善自在佛”,以及清代太上皇给达赖的封号也沿袭了这一头衔多少有些关系,属于汉族地区的人对她们风俗的错称,实际上藏传佛法中根本就没有“活佛”这个词。
帕竹噶举的创始人帕木竹巴(公元1110年—公元1170年),遍学噶当、萨迦、宁玛等教法,被称呼为“却擦哇”,即热心道教的人,后拜达波拉吉为师,承继了达波拉吉的教法。公元1158年,帕木竹巴在今青海山南市桑日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北岸,创建了帕竹噶举最早的佛寺丹萨梯寺。他晚年在此传法收徒诸多,后来分成了八个小支系,即止贡巴、达垅巴、主巴、雅伦巴、绰浦巴、修色巴、耶巴和玛仓巴。
丹萨梯寺图片·四库全叔重拍累犯博
帕竹噶举本系以丹萨梯寺为主寺,与其他分支同时并存。公元1208年寺主之位被山南地区的豪门朗族抢走,公元1268年被突厥封为13万户之一,元至正十一年(公元1351年)在首领绛曲坚赞(公元1302年—公元1364年)的带领下,统一卫藏,代替萨迦派并构建“帕木竹巴”政权,统治青海近百年。
丹萨梯寺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因其丹萨梯风格石刻而在道教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。丹萨梯风格石刻具有鲜明的特征,如腿部厚实细腻,全身健壮,荚果狭小、莲瓣细腻胀满,荚果下另有一底座,装潢繁复,嵌有大量的各式宝石,尤其是绿玛瑙。
尽管镶嵌宝石是藏传佛法石刻的特色,但在繁复和讲求的程度上,历史上没有超过丹萨梯石刻的。丹萨梯石刻的出现,标志着藏传佛法石刻审美转向民族化的日趋成熟,石刻镶嵌玛瑙、珠宝,反映了民族审美在道教石刻中开始明显。下边展示几尊丹萨梯石刻:
宋代铜镏金多闻天王坐像,出土于拉萨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丹萨梯寺,丹萨梯寺藏
铜镏金多闻天王坐像·四库全叔拍
宋代铜镏金六臂佛母像,出土于拉萨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丹萨梯寺,丹萨梯寺藏
铜镏金六臂佛母像·四库全叔摄影
宋代丹萨替风格铜镀银佛母像,首都博物馆藏
宋代铜镀银佛母像,首都博物馆藏
宋代丹萨替风格铜镀银大日如来像,首都博物馆藏
宋代铜镀银大日如来像,首都博物馆藏
如今说噶举派的另一大分支香巴噶举,开创了此派的琼波南觉(公元1086年—?),传说他世寿150岁,曾用两年时间在晌地(后藏木林)建寺108座,故称“香巴噶举”或“晌巴噶举”。这一派在14-15世纪后便中断了。
不过,值得一说的是,琼波南觉身旁,其传人分别建了甲寺和桑定寺,因而产生香巴噶举的两个分支。其中,坐落浪卡子县羊卓雍湖的桑定寺,颇为别致,由于寺中的喇嘛都是男的,而方丈却是女的雨林木风linux,名叫多吉帕姆,也就是金钢亥母,是拉萨惟一的女“活佛”。另外一位知名的人物,就是傩戏的祖师唐东杰布!
铜镀银唐东杰布像·四库全叔拍摄
因为噶举派是藏传佛法中传承最复杂,世系最多的一个宗派,因而,最后放张一目了然的简易图作结。
参考文献:《藏族古典作家米拉日巴》《噶玛巴·推松钦巴年谱》《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述略》《藏传佛法》《佛教常识问答》展览说明注: